1.幼儿说话时,常常不连续,并伴有各种手势和面部表情。这种言语属于( )
A.自言自语 B.问题言语 C.情境性言语 D.游戏言语
2.幼儿园教育活动的设计和实施主要体现在( )
A.趣味性、综合性和活动性 B.趣味性、新颖性和活动性
C.新颖性、综合性和儿童化 D.新颖性、游戏性和儿童化
3.不属于幼儿园教师工作主要职责的是( )
A.观察了解幼儿 B.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
C.监测幼儿的生长发育 D.做好家园联系
4.“沿着地面直线行走”主要发展了幼儿的( )
A.平衡能力 B.灵活性
C.力量 D.耐力
5.“能熟练使用筷子”,该典型表现所属于的年龄段是( )
A.2~3岁 B.3~4岁
C.4~5岁 D.5~6岁
6.《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中对幼儿的态度与行为的基本要求不包括( )
A.重视幼儿身心健康 B.维护幼儿合法权益
C.信任幼儿,尊重个体差异 D.培育幼儿良好的意志品质
7.4~5岁幼儿应具有一定的适应能力,能在较热或较冷的户外环境中连续活动( )左右。
A.15分钟 B.30分钟 C.45分钟 D.60分钟
8.儿童受教育的第一场所是( )
A.家庭 B.托儿所
C.幼儿园 D.学前班
9.由陶行知先生在1927年创办的我国第一所乡村幼儿园是( )
A.湖南蒙养院 B.南京燕子矶幼儿园
C.湖北幼稚园 D.鼓楼幼稚园
10.由于幼儿以自身为中心辨别左右方向,幼儿教师在动作示范时应该( )
A.背对幼儿,采用镜面示范 B.面对幼儿,采用镜面示范
C.面对幼儿,采用正常示范 D.背对幼儿,采用正常示范
1.C【解析】情境性言语是指幼儿在独自叙述时不连贯、不完整并伴有各种手势、表情,听者需结合当时的情境,审察手势表情,边听边猜才能懂得意义的言语。
2.A【解析】详见《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第三部分第六条的内容。
3.C【解析】详见2015年新修订的《幼儿园工作规程》第四十一条的规定。
4.A【解析】详见《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健康领域动作发展目标1的内容。
5.D【解析】详见《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健康领域动作发展目标3的内容。
6.D【解析】具体参看《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基本内容。
7.B【解析】《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具有一定的适应能力要求4~5岁幼儿:(1)能在较热或较冷的户外环境中连续活动半小时左右;(2)换新环境时较少出现身体不适;(3)能较快适应人际环境中发生的变化。
8.A【解析】家庭是第一个教育场所,父母是第一任教师。
9.B【解析】陶行知在南京郊区首创了中国第一所乡村幼儿园——南京燕子矶幼儿园,还创建了乡村幼儿师范教育,农村幼教研究会,等等。
10.A【解析】个性是一个统一的整体结构,是由各个密切联系的成分构成的多层次、多水平的统一体。在这个整体中各个成分相互影响、相互依存,使每个人行为的各方面都体现出统一的特征,这就是个性的整体性含义。因此,从个体行为的一个方面往往可以看出他的个性,这就是个性整体性的具体表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