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9 构建互联网交通安全综合服务管理平台
一、构建互联网服务管理平台的原因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机动车和驾驶人迅猛增长,目前全国有2.71亿辆机动车和 3.12亿驾驶人,近5年平均年增长分别达到7.56%和9.73%,由此产生的交通管业务和服务需求也快速增长。
2014年,全国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共办理各类交通管理业务7亿多笔,平均每天办理约300万笔,近5年业务量年均增长超过10%,广大群众日益增长的服务需求与交通管理部门服务力之间的矛盾突出。
公安交通管理部门虽然采用了延长办公时间、增设便民服务工作站等多项措施,受限于警力资源、业务场所、办理时间等诸多因素,群众办牌办证、缴纳罚款还要排队等候、往返奔波,存在不方便、成本高、负担大等问题,传统的服务模式难以满足群众方便快捷的要求。
为提高便民利民服务水平,积极适应“互联网+”时代交通管理服务工作的新要求,公安部正充分利用互联网高效便捷的优势,积极构建面向公众的互联网交通安全综合服务管理平台,推动服务管理由粗放型向精细化转型,以全面提升公安交管部门服务能力和管理水平。
二、构建互联网服务管理的意义
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互联网服务管理平台,与亿万群众切身利益息息相关,既是一项民生工程,又是一项民心工程。
目前国务院印发了《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指出互联网与各领域的融合发展具有广阔的前景和无限潜力,已成为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在全国推广应用互联网服务管理平台,主动融人“互联网+”打造交通管理服务体系升级版,以互联网思维创新和完善工作方式,改革传统管理模式,是一项深化公安改革、实现交通管理由粗放型向精细化方式转变的创新管理和服务的重要举措。
具体来说,该平台建设有以下三个特点:
一是贯穿了便民利民的理念。无论是互联网服务管理平台的功能设计、工作流程设计,还是协调相关部门实现业务协同配合,都是为了提高效率、提升管理能力和服务水平,实现“让群众少跑腿,让数据多跑路”的目标,让人民群众切身感受到“互联网+交通管理创新”带来的便捷服务。
二是体现了改革创新精神。实施互联网服务管理是顺应“互联网+”时代发展趋势的一项重大改革创新,互联网服务管理平台建设创新了工作机制,实现服务流程再造,建立了适应“互联网 +”特点的全新工作新机制,在简化办事手续流程、破除跨省跨区地域限制、延伸服务、现网上网下一体化服务等多方面体现交通管理服务改革和创新精神。
三是坚持了顶层设计、开放共享原则。互联网服务管理平台建设按照统一的信息标准、组织开发全国统一的应用软件,实现业务流程、服务功能的规范性和信息互联互通。要统一互联网服务域名、使用专用服务短号,打造统一的服务品牌,优化用户体验,树立交警惠民服务新形象。
